父母在家做好這2點,孩子言語進步快1倍!
父母在家做好這2點,孩子言語進步快1倍!
從事特教工作多年,常聽到的父母的擔心便是“我們的孩子什么時候才會說話?”“他們是不是以后都不會說話了?”孩子到了年齡或者超過年齡太久仍不會說話,是大多數(shù)家長發(fā)現(xiàn)異常而后將他們送來康復的一個主要原因。
通常情況下,及時接受專業(yè)康復訓練的孩子都能取得不錯的進步。只是進步有大有小,有的孩子能夠很快結合口語進行溝通表達,有的干預幾個月仍只會用情緒和肢體代替語言表達。
康復效果的差異不僅取決于孩子自身的能力水平和機構的專業(yè)度,還與家庭干預的積極性息息相關!因為孩子每天和父母相處的時間是他們在機構康復用時的好幾倍,如果家長能夠充分利用這些時間對孩子進行密集干預,那康復效果一定杠杠的。
接下來我就給大家分享一些“優(yōu)秀家長代表”的家庭干預心得,看看他們是如何在家庭環(huán)境中對孩子進行語言溝通的誘發(fā)吧!PS:看到適用的好方法,記得拿小本本記下來再做實操哦~
讓孩子的聲音變得有意義
@彤彤媽
我的寶寶年紀比較小,只有兩周半,目前還不會說話,只會發(fā)出一些無意識的音。我的家庭干預說起來并沒有什么技巧,就是平時多回應她發(fā)出的一些聲音。
一開始,我和孩子的爸爸都忽略過孩子那些無意識的發(fā)音,為孩子遲遲不開口說話感到沮喪。直到前陣子我聽了一個專家的講座,聽他分享“如何誘發(fā)孩子的溝通動機”“如何把握誘發(fā)的策略”等知識,才好像悟了一般。
此后在和孩子互動過程中,我開始仔細觀察她的表現(xiàn),例如彤彤在玩的很開心時,偶爾能發(fā)出幾個無意識的“wa”“a”“en”等音節(jié),在她和其他小朋友玩感官游戲,比如追逐、觸覺游戲的時候也有發(fā)音表現(xiàn),這些都讓我看到了女兒開口說話的希望。
于是,如何能讓寶寶無意識的發(fā)音變得更具有意義,讓她學會用聲音提要求,使音節(jié)更具功能性變成了我和孩子爸爸的新挑戰(zhàn)。
在接下來的互動過程中,我開始不斷地以各種游戲、玩具,以及各種豐富而又夸張的表情吸引她的注意力,可她經(jīng)常不看我,總是尋求感官上的刺激。
我又試著和她玩觸覺游戲——《撓癢癢》,沒想到她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個游戲,學會了享受游戲帶來的樂趣。
我心里一直記著專家說過的一句話:“教導者要成為孩子們的強化物,你就成功了!”正如我所期待的那樣,女兒開始越來越黏我,總想著要跟我一起玩了。
與此同時,彤彤原本無意識的發(fā)音也變得越來越清晰,有時還能做一些口部模仿,如“打哇哇”,“嘟唇”等。我如同發(fā)現(xiàn)了新大陸,很是興奮,開始記錄她的發(fā)音次數(shù)。
記得在一次互動中,孩子一直四處亂跑,東摸西碰,于是我就拿著她喜歡的餅干吃了起來,當她用眼睛瞄我的時候,我就表現(xiàn)出很好吃的樣子。后來,她的手也慢慢地嘗試著要拿餅干,我馬上給她一塊,她吃完后又伸手向我要,這時我會先說“干干,干干”,再把餅干給她(注:這個音是我收集記錄下的一個音)。
寓教于樂,在玩的過程中把音節(jié)和強化物相結合,在經(jīng)過幾次訓練后,彤彤開始努力咧開小嘴巴將牙齒上下地打磨著,發(fā)“干干”的音節(jié),像是準備好要跟著我一起說了。
這時我很興奮,準備來一個慶祝式的表揚,不但用夸張的口頭表揚,還給了她更多餅干,以進行區(qū)別性強化,讓她以后變得更有動機地去溝通。
通過日常生活不斷地介入,現(xiàn)在彤彤已經(jīng)能掌握幾個口語結合肢體提要求的技能了,我們都期待她變得越來越好!
點評:“讓聲音變得更有意義”的關鍵點在于把握住孩子的溝通動機,及時回應他,維持他的溝通動機,讓他覺得媽媽是懂他的,是愿意和他玩的人。
其次是把強化物和孩子發(fā)出的每個音節(jié)相結合,在他現(xiàn)有的能力上將音節(jié)變得更具有功能性,從而通過訓練達到佳的效果。(例如:讓發(fā)音變成玩具的名稱、愛吃的零食名稱、結合當下情境的需求應變)。
日常生活中語言的輸入
@豆豆媽
我家娃今年三周八,在康復機構的訓練中,理解能力一般,但在日常生活中有引導是可以做到一些簡單表達的。
我也是近才發(fā)現(xiàn),日常生活中的語言輸入會對孩子產(chǎn)生很大的幫助,如讓孩子刷牙、開關電視、洗澡脫衣服、出門按電梯按鈕,丟垃圾等,在動作完成過程中不停地告訴他這是什么、那要怎么做,或是他在做的時候給予情境的旁白。
習慣成自然,現(xiàn)在孩子想要出去玩,想要睡覺,或是身體不舒服的時候都能夠自己表達。所以我想告訴那些孩子和我家豆豆情況類似的家長,只要日常生活中多教教孩子,多重復幾次,他們都可以記住的,以后遇到同樣的情境也就會自己表達了。
點評:“日常生活中語言的輸入”的重要性在于,教導者用符合語法的語句、簡短的句子來幫助孩子更好的理解。下達一些生活指令并讓關鍵詞重復的出現(xiàn),可以提升孩子語言理解的能力,加強與外界之間的語言交往相互性。
特殊兒童的教育任重道遠,并非家長把孩子交給康復老師做干預訓練就能讓他們“恢復正常”,家長們還必須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,時刻關注孩子的日常行為,用發(fā)展的眼光去幫助我們的孩子,支持他們。如此,孩子們的行為問題才會不斷得到解決,能力不斷提高,終達到家長和老師共同期望的目標:逐漸縮小與普通孩子的差距,盡快回歸到主流生活。